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苏轼到达润州时,身边就只剩下孙洙了,孙洙此次回朝是要出任起居注知制诰。州守王居卿于平山堂设宴,接待了苏轼这位自己的同僚。
王居卿,字寿朋,登州蓬莱(今属山东)人。历知齐州,提举夔路、京东刑狱,盐铁判官等。熙宁变法之后,曾担任天章阁侍制,市易司都提举,为新党要人,在领导市易司改革市易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以治河闻名。
王居卿本是进士出身,在作诗上自然也不在话下,落座后不久,在酒精的刺激下,众人都热闹起来,于是名言警句迭出。只听王居卿对苏轼说道,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是否可以用来吟咏杏花与桃李之花?已有几分醉意的苏轼接茬道,可以是可以,这种高洁之喻,就怕杏花与桃李之花不敢承当。
于是,满座大笑。
苏轼在润州写给李公择的信中,苏轼透露了自己有幸得到李子仪这个人,实在是上天眷顾。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官至原州(今属甘肃)通判。“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首《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就出自他的笔下。
苏轼对李之仪的一生影响极为深刻,他的诗词文章写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苏轼的熏陶、指点,同时他的仕途多舛,也与苏轼有很大关系。
苏轼比李之仪年长九岁,但李之仪视苏轼如兄若师。熙宁四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意见相左,受到排挤,出职杭州、密州、徐州,再贬黄州,颠沛流离十余年。对苏轼流放外地,李之仪甚为不平,他积极联系一些旧日好友和官宦在朝中活动,以图苏轼早返京师。他把自己的思念与想法写进一札札的信函里,远投黄州。苏轼接阅后,心情十分激动,旋即会复《答李端叔书》,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已厌倦了官场游戏,淡泊了利禄声名,真心想享受与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乐趣。
到了高邮,闻知自己的同年进士邵迎已经故去一年多了,好在他的灵堂还在,苏轼就到他的灵前去祭奠。当看到邵家那破败的帷幕和陶制的油灯上,到处布满灰尘,一片萧索的景象时,苏轼不由地为他叹息与流泪。
那是熙宁五年腊月间,苏轼第一次抵达湖州。在湖州知州孙莘老的座上,苏轼又见到了他的同年高邮人邵迎(字茂诚)。邵迎特意取出自己的诗集呈给苏轼,里面有几百首诗,苏轼看了之后,将近有一个月都不肯释手,因为里面的文思平和清纯而且妙丽,有着晋唐时期的风格。邵迎本人又十分好学,记忆力超群,谦恭简朴且办事干练,遗憾的是身体格外地瘦削,说话尤显中气不足,苏轼很担心他的身体会在处理繁杂的政务时吃不消。
事后证实,苏轼的担心不无道理,邵迎还真的就于次年病故了。但在当时,邵迎在知州大人的席上取出来他的诗集,是想让苏轼给写一篇序文的。直到两年后的今天,苏轼才算是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给邵迎的诗集做了叙。
();() 在孙觉(字莘老)的高邮老家,这次,苏轼专门登门拜访了这位在官场上刚正不阿的老朋友。在孙莘老的座上,苏轼读到了高邮本地人秦观(字少游)的诗文,不禁拍案叫绝。
关于秦观,这里面还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
苏轼起初并不认识秦观,有一次秦观得知苏轼要路过维扬(古城扬州的发祥地),就依照苏轼的口气与笔迹在一山寺的壁上题了诗,苏轼到了之后读了诗,竟然不知道是自己什么时候所写,于是大惑不解。也就是此次在孙莘老的座上,当读到孙莘老出示的秦观数百篇诗文后,突然惊奇地问道,莫非山寺中的题壁,乃是此人所为?——可见秦观与苏轼心有灵犀的程度之深。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江苏高邮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又被称为淮海居士,后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苏轼与秦观两人年龄上相差十二岁,整整一轮,但关系却是非常要好的,或许是属相相同的原因,又或许仅仅只是脾性相同,反正两人是十分投机的。秦观非常仰慕苏轼的大名,以学生名义拜入苏轼门下,所以两人属于师徒关系。其实,当时苏轼已经名满天下,秦观算是无名之辈,作为学生,又或许是因为太投缘,从二人之后的来往的书信上来看,这种亲密的关系更像是胜过师徒的挚友关系。
从元丰元年(1078)年,秦观与苏轼在徐州相识,再到元符元年(1100)秦观去世,一共二十二年,虽然二者直接接触时间不算很长,但是回顾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无论环境怎么变化,秦观苏轼两人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这长达二十二年的时光里,有过对现实和朝廷的不满,有过寄情山水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满足,二人就这样共同进步,相互陪伴,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这是后话。
在席上,老孙向苏轼介绍了秦观的诗文后,又神色凝重地取出来杜叔元(字君懿)此前所藏的唐代宰相许敬宗的私砚,现在已经是老孙的私藏了。杜叔元我们前面提及过,他是苏轼父亲苏老泉的好友,曾经在苏洵参加科考前送过他一支自己珍藏的诸葛笔。苏轼知道,这方老杜家世代相传的许敬宗砚,是用端溪的紫石制成的,其温润似玉、杀墨似风,苏老泉早就想得到它,曾向杜叔元求过此砚而未得。
这次又在孙觉家见到它,苏轼说起初自己根本就不相信这是许敬宗的私砚,但是后来听说有人在钱塘江里网到一个铜匣,上面有“铸成许敬宗”的字样,把砚放进去严丝合缝,还有容纳两足的地方,竟然不差分毫。杜叔元以前曾对苏轼说过,自己家里徒穷四壁,只有这一方砚台尚且拿得出手,想以此为润笔之费,请苏轼在他死后给自己写一篇墓志铭。
苏轼早就不想写这种东西了,所以就当场拒绝了老杜。谁知,老杜死后,他的儿子杜沂又拿着该砚去求苏轼的朋友孙觉,想让孙觉为其父写墓志铭。
最后,孙觉无奈收下了杜沂的砚,为杜叔元写下了墓志铭。
这次,孙觉又拿出这方许敬宗砚让苏轼看,并说,许敬宗生前做了那么多坏事,这方砚早已就被他玷污了,自己要不是看杜沂可怜,说什么也不愿收下此砚。可苏轼觉得,许敬宗再怎么样,这方砚却是没有什么罪过的,所以有必要为此砚平反。让孙觉遗憾的是,此砚的铜匣,如今被一唐姓人家收藏,求之而不得。苏轼就劝孙觉道,砚台之美不在匣上,既然匣上已经有了许敬宗的名字,那么再去收藏就没有意义了。
();() 到了楚州(今淮安),苏轼与孙洙(字巨源)终于要各奔东西了,孙洙此次回朝是要出任起居注知制诰,苏轼只得为孙洙写下了《更漏子》相赠。
仕途上,苏轼与孙洙均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有着共同的政治遭遇。为了从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解脱出来,二人皆有乞外任的经历。今年的八月十五日,孙洙从海州离任回到扬州老家,正好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与北上赴密州的苏轼相遇,二人还与同在润州的丹阳人王存(字正仲)同游了甘露寺。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而今,这对难兄难弟就要分别了,这不由得引起了苏轼离情别绪。
与孙洙别后,苏轼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又一次经过淮河,“好在长淮水,十年三来往”,这是苏轼生平第二次的过淮。在此后的贬谪生涯中,苏轼还要再次地经过淮水而四处奔波与飘零。
熙宁七年冬月。
望日。
苏轼的船只到达海州(今连云港),海州太守陈汝奭(音势)邀请苏轼相会于景疏楼上。
陈汝奭,字公武,原籍福建晋江,后徙居丹徒(今镇江市丹徒区),曾任过眉山县令,与苏轼相交已久。此次苏陈二人重逢于海州景疏楼上,那可真是百感交集。
海州,如今是连云港的一个区,古时候却是一个县,叫朐县,也曾叫朐山县。而景疏楼,是海州的名楼之一,原坐落于州治东北,为石曼卿通判海州时所建。
苏轼在海州做了《二疏图赞》,“二疏”,是西汉宣帝时的两位名臣疏广与疏受(兄长之子)。石曼卿通判海州时认为二疏的故里即在海州,为了颂扬二疏的高尚气节,“景疏楼”应运而生,此楼也因此成为文人墨客争相膜拜的打卡胜地,明代海州八景中的“疏楼夜月”就发生在这里。或许正是由于石曼卿、苏轼、孙洙等历史名人都与这座景疏楼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景疏楼”被列入了今天的“海州八景”之中。
在海州,苏轼带领家眷登临朐山(即连云港市西南的锦屏山)观看了日出,还游览了朐山县的临海石室,当时苏轼家有一位擅弹胡琴的婢女,就在石室里弹奏了一曲《濩索凉州》。
《转关》与《濩索》原是两首从唐代起即流行于中原的琵琶曲,根据曲意,琵琶手们常把《转关》与《六幺》、《濩索》与《梁州》同奏,“梁州”古时候又名“涼州”。神奇的是,那位婢女弹奏之后,石室里竟然有了冷飕飕的冰车铁马之声。
简介关于猎户家的小娇妻娘子别跑白芊芊,二十一世纪的大龄剩女,三十六了还单身,一次意外,被雷劈死,穿越到了一个十二岁的女童身上。这女孩是皇室最小公主,上面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这次被人追杀跌入悬崖,被一猎户所救,还答应对方以生相许,么么,好无语,赶紧起来跑路…萧玉寒,十五岁左右,从小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靠自己的努力,拜师学得一身打猎本事,一次出远门打猎,意外救了一女孩,还答应给他做妻子。...
楚玉心里苦啊,人家穿越就是簪缨世族,富贵之家,高床软枕。她穿越到一个被卖到乡下的小姑娘身上,家徒四壁。想法设法的寻找回家之路,却是波折不断此文没有男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穿越北宋之小人物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简介秦昊因父亲高额的医药费,同意以离婚为条件换二十万医药费,结果不但没要到钱,还被二世祖毒打一顿,意外之下激活祖传玉佩,得到透视能力。从此以后,世界多了一个变态的妖孽,寻宝,捡漏,赌石,治病,无所不能,亿万财富唾手可得!有人称之为古玩界宗师,也有人称之为赌王。...
简介关于对不起,我是反派林羽我不是反派啊!人族你开局是卧底,然后变叛徒!妖族你打小就是我们养的卧底,你背叛就算了,还抓了你上司,杀了我们分部的大领导!圣朝你谋杀圣皇,阴谋颠覆圣朝统治!林羽对不起,我是反派...
诗可证道,词能斩天。始皇长生万载,伐天镇地。项羽力拔山兮,徒手举山岳。白起为人间杀神,真的杀过神。李白诗剑双绝,得证陆地神仙。万万载之后,一切烟消云散,只留下不灭的意志与只言片语的传说,昔日撼天动地的诗决经书百不存一。至此时,秦风穿越神州,身怀华夏五千年历史,满腹经纶...
穿越来的第一天,西蜀百万精兵打到了家门口。魏行知只想仰天长叹,这么刺激的吗是退还是守且看她效仿诸葛孔明,一手空城计就叫他西蜀百万精兵退居数百里不敢攻城本以为能做个扮猪吃老虎的纨绔子弟,却没想到,开局就领了个辅政大臣的职位。哈新帝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