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爱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章 李密败亡2魂断熊耳山(第1页)

[]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秉性,往往直接影响了其日后的人生轨迹。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历朝历代的开国元勋、忠臣良将,似乎都难得善终。白起、韩信、周亚夫、斛律光、岳飞、于谦、袁崇焕,都是血淋淋的例子。这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基本上都难以逃脱“狡兔死,走狗烹”的周期律。

究其根源,一部分原因,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而清除威胁帝位与皇权的障碍。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性格使然。这些功臣勋将,或居功自傲、或耿介太过,亦或是不识时务。种种与皇权统治格格不入的性格,最终为他们招致杀身之祸。比如,清朝雍正年间的隆科多、年羹尧,就是极好的典型:

隆、年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清史稿》)

一样的道理,用在李密身上,也是非常恰当的。李密虎头蛇尾的人生结局,他最后悲惨的命运,与他本身的性格,密不可分。那么,李密的性格是什么样呢?自负、高傲、专断,而且不会能屈能伸。

必须承认,李密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他如果没有过人之处,也不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将瓦岗军展成为中原区的第一义军,拥有了足够与隋朝分庭抗礼的军事实力。甚至,李密曾经距离最高权力,仅有一步之遥。可以这样说,李密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传奇,是隋末唐初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

然而,正是李密太有能力了,也导致了他性格上的短板。什么性格短板呢?有的时候过于自负,甚至有些盲目自信。这种自以为是的性格,最终让李密自食恶果。北邙山之战,李密不听劝告,一意孤行,贸然与王世充主力决战。结果,瓦岗军几乎全军覆没,李密的帝王之梦,一夜之间,全部化为泡影。

而且,一般自负的性格,都会伴有一种不好的恶性循环。那就是一旦遭遇挫折,便很难重站起来。李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赢得起,却输不起。所以,在寄人篱下之后,李密难以忍受旁人的冷眼相对,也不懂得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处处总是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不肯低个头。

魏征后来为李密撰写了一篇墓志铭,《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在这篇墓志铭中,对于李密的这种性格,魏征有一段非常精辟的分析:

公威虽未振,主自为谋。盖当世旧部先附,多出其右;故吏后来,或居其上。怀渔阳之愤愤,耻从吴耿后列;同淮阴之怏怏,羞与绛灌为伍。负其智勇,颇不自安。

说白了,自始至终,李密始终有一份不甘心。在这种不甘心的驱使下,李密最终铤而走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亲自为他挖好了坟墓。到头来,不仅李密的梦想随之埋没,就连他的性命,也没能保住。

那么,李密是在什么情况下,踏上了这条不归路呢?李密最后的人生结局,又是以何种方式收场?这一切的引信,或者说,李密叛唐的直接诱因,源于一场宴会。正是因为这场宴会,彻底激怒了李密。

前文说过,李密投唐之后,唐高祖李渊给了他三个官衔:上柱国、光禄卿、邢国公。其中,上柱国和邢国公,都是虚衔,没有实权。唯一有实权的,就是那个官阶很高,作用不是特别重要的光禄卿。

关于光禄卿的职能,前文已经作了详细介绍。光禄卿主要负责掌管皇家膳食,相当于管理皇家饮食的司务长兼一级厨师长。李密对于这个官职,一万个不满意。原本,李密投唐之前,幻想着唐朝会给自己一个三公那样的高官。即使不是三公高官,也应该是手握实权的军政要职。

没有想到,李密一进长安,不仅三公高官的幻想打了水漂,李渊反而给了自己这样一个微不足道,且带有侮辱性的官职——光禄卿。按照李密那种不服管、不肯低头的个性,一定会闹出事来。果然,不久之后,就出事了。

李密既然被任命为光禄卿,那么,他就必须要履行他的职责。一般朝廷、皇室举行重要宴会的时候,光禄卿都要在场,主持相关仪式。所以,每逢宫里举行宴会,李密作为光禄卿,自然不能缺席。然而,在一次宴会过后,李密终于爆了,他不想继续忍受下去了。究竟生了什么事情呢?根据史书记载:

李密骄贵日久,又自负归国之功,朝廷待之不副本望,郁郁不乐。尝遇大朝会,密为光禄卿,当进食,深以为耻;退,以告左武卫大将军王伯当。(《资治通鉴》)

有一次,唐朝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大朝会。对于古往今来的大一统王朝而言,往往大朝会之时,万国来拜,场面异常热闹。唐朝虽然还没有实现统一,但是规格必须要有。于是,唐高祖李渊大摆酒宴,宴请宗室百官。

宴席间,身为光禄卿的李密,负责向唐高祖李渊,以及李唐宗室、朝臣进献酒食。这本来是光禄卿的分内工作,但是,在李密看来,却感到遭受了奇耻大辱。自己以前是那样一位威震下,受八方群雄顶礼膜拜的一代枭雄,现在却沦落到了青衣行酒,被别人呼来喝去的步。所以,李密的愤怒可想而知。

因此,宴会结束后,李密私下向自己的心腹爱将左武卫大将军王伯当抱怨,倾诉内心的不满与愤恨:

往在洛口,尝欲以崔君贤为光禄,不意身自为此。(《唐书·李密传》)

对于李密的处境,王伯当深有体会。于是,王伯当趁机向李密献上一条计策,建议李密,与其寄人篱下,倒不如自己单干:

下事在公度内耳。今东海公在黎阳,襄阳公在罗口,河南兵马,屈指可计,岂得久如此也!(《资治通鉴》)

王伯当给出的意见是,李密如果继续留在长安,将永远再无出头之日。现如今,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快离开长安。那么,离开了长安,去哪呢?王伯当给出的方案是,河南是瓦岗军崛起之。虽然,此时河南大部分盘,已被王世充占领,但仍有一些方在瓦岗旧部手中。为今之计,李密应该东出潼关,向河南展,召集徐世勣、张善相等旧部,重竖起大旗,再度号令下,也不是不可能。

听完王伯当的这条计策,李密大喜过望。他早就想脱离李唐,再图大业,而王伯当的建议,正中他的下怀。故而,李密采纳了王伯当的建议,主动向唐高祖请缨。那么,李密该如何瞒过老谋深算的李渊呢?李密冠冕堂皇对李渊说,希望朝廷可以派遣自己前往山东,召集旧部,共同对抗洛阳王世充:

臣虚蒙荣宠,安坐京师,曾无报效;山东之众皆臣故时麾下,请往收而抚之。凭藉国威,取王世充如拾芥耳!(《资治通鉴》)

面对李密的毛遂自荐,唐高祖李渊是什么反应呢?当着李密的面,唐高祖并没有表态。等李密走后,李渊召集群臣,商议此事。还没等李渊开口,底下群臣则率先表意见。他们坚决反对让李密前往山东,苦苦劝谏唐高祖,绝不能放李密离去;一旦放李密离开长安,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密狡猾好反,今遣之,如投鱼于泉,放虎于山,必不返矣!

群臣一致认为,李密请求前往山东“招抚”,明显包藏祸心。他这是假借招抚,想要趁机叛离大唐,企图东山再起,与大唐分庭抗礼。如果放李密离去,无异于放虎归山。他这一走,估计就不会回来了,到时候,必将成为大唐的心腹之患。

大臣们的劝谏,他们的意见,分析得非常到位。可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李渊最后居然同意李密前往山东。李渊一向英明睿智,老谋深算,他难道不知道李密此举的真实意图吗?以李密的出众能力,一旦虎出牢笼,肯定能够重整旗鼓,形成一股的势力。对于这些,唐高祖难道不清楚吗?他当然清楚。

李渊不是一个头脑热的赌徒,他之所以同意李密的请求,自然有他自己的考虑。李渊是站在唐朝的角度,以及统一下的全局战略,对事情进行考量。所以,李渊主要有两层重要的考量。

一,李渊的本意,是希望东出潼关,进军中原的。

这是出于统一下的全局战略。自从统一西北之后,唐高祖李渊就一直在筹划东进战略。虽然当时,山西刘武周蠢蠢欲动,随时可能威胁太原的安全。但是,李唐东进中原,是迟早的事情。根据《唐高祖实录》的记载:

闻其下兵皆不附王世充,令密收集余众以图洛阳。

唐朝若要东进中原,直取洛阳,先要解决的一个军事问题,就是潼关以东的瓦岗旧部。只要稳定了潼关以东的军事形势,将来唐军东征,才会多一筹胜算。而李密正好可以帮助李唐,解决这个军事难题。

山东一带,是瓦岗军旧部盘踞之,李密又是曾经的瓦岗军领袖,在瓦岗军中,颇有威望。所以,委派李密前往山东招抚,能够有效稳住潼关以东,为唐王朝东进中原扫清障碍。为此,魏征在《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中,专门进行了阐述:

俄属元帅秦王,经营瀍洛,亦亲承秘策,率卒先行。既出鸡鸣之关,方次休牛之塞,诏命施号,更尽嘉谋。

按照魏征的说法,此次李密东出潼关的行动,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行动。关于此次东出潼关,唐高祖李渊任命秦王李世民为元帅,率军向东挺进,而李密只是李世民的前锋部队罢了。也就是说,李密在前,李世民主力在后紧跟,这样一来,很容避免李密轻举妄动,做出出格的举动。

二,李渊此举,是典型的借刀杀人之计。

唐高祖李渊,何其老辣。他当然明白,李密请求东出潼关,动机不纯。因此,李渊将计就计,故意答应了李密的请求,许其前往山东。实际上,李渊这是在借刀杀人,借王世充的刀,趁机除掉李密。当初,群臣坚决反对放李密离开,认为这是放虎归山。可是,唐高祖李渊却对群臣说了这样一番话:

帝王自有命,非小子所能取。借使叛去,如以蒿箭射蒿中耳!今使二贼交斗,吾可以坐收其弊。(《资治通鉴》)

自从兵败洛阳之后,李密的势力,基本不复存在了。对于这一点,李渊看得很透彻。万一李密真的狗急跳墙,与唐朝分道扬镳。届时,势必要进入河南王世充的界,必然会和王世充生摩擦。

李密和王世充一打起来,双方无论谁赢,都对唐朝大有好处。如果李密取胜,可以借此削弱王世充的军事实力,而李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要是王世充击败李密,正好借王世充这把刀,除掉李密这个心腹大患,这是唐王朝求之不得的。所以,双方无论孰胜孰败,唐朝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以上就是李渊的两点考虑,基于从全局出的筹谋,唐高祖最终同意了李密东出潼关,离开长安,前往山东招抚。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唐高祖李渊正式派遣李密,前往崤山以东,招抚尚未归附的瓦岗旧部。

临行之前,李密向唐高祖请示,希望可以让自己的心腹谋士贾闰甫,一起同行,李渊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在李密一行出之前,李渊专门在宫中设宴,为李密等人“饯行”。宴席间,唐高祖与李密、贾闰甫二人,同坐御榻,三人共用一个酒杯饮酒。酒酣耳热之际,李渊对李密、贾闰甫二人,说了这样意味深长的一席话:

吾三人同饮是酒,以明同心;善建功名,以副朕意。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有人确执不欲弟行,朕推赤心于弟,非他人所能间也。(《资治通鉴》)

听完李渊这么一番话,李密、贾闰甫急忙连连拜谢。紧接着,唐高祖李渊又以王伯当为李密副将,让他跟着李密一起东出潼关。实际上,李渊的这番话,另有深意。表面上,唐高祖在和李密嘘寒问暖,其实背后却暗藏杀机。可以这样讲,这是李渊对李密出的最后的警告。

在这番话中,唐高祖非常清楚点明,暗示李密,你的意图,我了解得一清二楚。而且,关于你这次请缨前往山东,朝中不少大臣都坚决反对。这是什么意思?李渊这是出最后通牒,如果李密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到山东招抚,大家相安无事;可是,但凡李密稍有异动,唐朝若要消灭他,就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容。

热门小说推荐
古神的诡异游戏

古神的诡异游戏

本书为大狙回归经典文风的全新力作古神的诡异游戏一个室友的离奇死亡。一个诡异的神秘游戏。这个游戏能让你赢得一切这个游戏也能让你输的万劫不复。唯一的问题是你敢玩么。古神的诡异游戏...

重生七零军婚似火

重生七零军婚似火

gtp1tgtdivnetkquot1tgtahrefquotbeginquot1t立即阅读gta1t...

东京深情传说

东京深情传说

魂穿平行世界的东京,父母双亡,家庭破落,存款只剩下三万円,有个自称是自己近侍的姑娘,甚至还有个和自己关系不大好的未婚妻。一切要素尽都齐全。北川澈可以肯定自己拿的是标准的主角剧本。但事情似乎和他想象中的不大一样。一个月后,退婚的这一步,好像卡住了。注多选,happyend,大团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东京深情传说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女皇我呀,对人渣过敏呢

女皇我呀,对人渣过敏呢

当朝女帝的亲姐姐,为她上阵杀敌平复战乱。却在太平盛世,遭遇正夫背叛。女帝害怕姐姐难过不敢言明真相,却因此害得姐姐被奸人迫害,郁郁而终。而渣男贱女暗中笼络人脉收买人心,并用姐姐的死大做文章,让朝堂怨声载道,女帝饱受质疑。此时外敌来犯,女帝虽逃出皇宫却依旧难道死亡宿命。重来一次,定要好好执政,至于那恶心人的渣男,可别在女皇我呀,对人渣过敏呢...

暗黑向日葵

暗黑向日葵

简介关于暗黑向日葵情不知所起,宠溺只为她一人。一物降一物,没有谁天生就是直男,只是未心之向。佚名市富商集团炎氏炎大公子因为一次大误会,一言不合就被自家老妈扔到部队改造。谁曾想他能力强悍进了国际刑警组织,成为了追狙队的队友。炎大公子内心表态女人就是心机,所以他对出现在他身边的女人十分冷漠无情。暗恋他的女队员都是始于他的魅力终于他的态度,没人能承受他直言不讳的恶劣打击。久而久之,硬汉炎队长在组织里就变成了惹不起还躲不起眼不见心不烦的对象。领导们一边看不惯他的冷漠脾性,一边又欣赏他的实力。下属兄弟们更是为他不懂人情世故而着急上火。初见黎影时,他可不惯她那祖宗脾气。谁知二见也没那么麻烦,三见这搭档不错,四见倾心而不自知。炎队有空去把她的底查查!6漓老大,干嘛要查她?炎队她是我祖宗我就不能查查?雷厉风行的炎队,高智商团宠的黎影,他俩为什么会遇上?又有怎样的故事?会有怎样的火花?她又凭什么能成为他的唯宠搭档?一对灵魂搭档又会一起经历什么?...

风水鉴宝师

风水鉴宝师

作品简介韩景阳商场情场双双失意,却巧获游戏技能宗师级鉴定术。经他鉴定的古玩统统有了属性。财源广进的三足金蟾摆件?延年益寿的老寿星铜像?逢凶化吉的荷花仙子和田玉牌?家宅平安的青石碑。一见钟情的元青花西厢人物大罐?招财2的木雕?长寿8的人物画?旺夫12的汉青铜镜?多子23的清代黄花梨拔步床?于是,韩景阳朝蜂拥而来的富商明星美女嘶声力竭地喊道排队排队,谁插队就取消谁的购买资格,还有,我真不是神棍,我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古玩鉴定师。...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